“算法经济学”是由独立学者李斌提出的概念,他认为这是一种能够在“算法框架理论”指导下构建的综合性、统一的经济学。该学科旨在整合已有经济学说,并引入新的内容,适应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。
基本介绍
李斌受到计算机原理的启发,提出了“算法框架理论”,认为人的思维方式类似于计算机的运算过程。他的理论指出,思维活动可以通过迂回生产方法产生知识存量,并受到时间、空间、成本、收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进而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。李斌的理论将演绎法和其他非演绎方法、主流经济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统一在一个逻辑框架内,强调了社会经济的离散性、混合性和“高阶一致性”。他还主张,社会经济的发展、扩张和进步是主要趋势,而危机与倒退则是次要的。此外,李斌的算法式方法论综合了多种研究方法,明确了方法论与本体论、科学与工程学之间的统一关系。他认为,计算机模拟可以替代数学成为算法框架下的形式化手段,从而形成了一种正式的、统一的社会科学。
具体内容
关于“大综合”
李斌的理论挑战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些假设,如均衡的局部性和暂时性,以及微观主体的有限理性如何导致外部性。他对分工的概念进行了扩展,认为人们既有同质性又有异质性,且异质性可能导致冲突。他批评了现有制度经济学忽视了制度的不完善性和错误性。行为经济学虽然揭示了人脑中的决策模式,但未认识到这些模式在后天知识中同样普遍。李斌强调了知识发展的重要性,认为现有的演化经济学在这方面有所欠缺。
关于“算法经济学”
在社会科学原理的基础上,李斌认为经济学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货币。他探讨了货币的本质和作用,以及经济体系的整体性。他强调了时间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,以及市场价格的信息传递功能。他还讨论了教育、通信、媒体、政府、组织和个人在网络化计算中的角色,以及他们如何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性。李斌认为,政府干预的机会可能存在,但应考虑政府的能力并与之平衡。他提醒要注意货币注入的结构性后果,并建议在管制与自由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。
著作
李斌的三部著作初步勾勒了算法经济学的轮廓。其中包括《算法框架理论:一门统一的社会科学之基础》(2009年)、《社会科学原理初探:算法方法》(2012年)以及即将出版的《经济学的认知革命及其大综合:算法经济学概论》(预计超过100万字)。此外,“算法经济学者李斌”博客是算法经济学的官方网络站点,提供最全面的参考资料。
“算法经济学”主要内容都有哪些?.未央网.2024-10-31
“算法经济学”主要内容都有哪些?.凤凰财经.2024-10-31
社会科学原理初探.豆瓣读书.2024-10-31